“除颤前要做哪些准备?”
“评估周围环境,确保抢救环境是否安全,判断患者的意识,检查脉搏、呼吸”。
“如果需要除颤,患者要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,擦干胸部皮肤”。
......
这是5月12日,在兰州市总工会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使用培训中的场景。
为保护职工生命安全,提升心源性心脏病猝死的自救互救水平,近日,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兰州办事处对配置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的单位开展了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使用的培训工作,确保更多的职工在面对意外事件时敢用、会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挽救生命。
据了解,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超过54.4万,居全球之首,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,而猝死等急症约有90%以上发生在医院外。目前中国心脏骤停是最紧急、最危重的急症,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、易于操作的医疗急救设备,专门用于患者心脏骤停后的早期除颤,帮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。有资料显示,心脏骤停者在被送到医院急救前,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救治的成功率可达94%。
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结合方式。办事处特邀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导师、久心医疗急救培训讲师赵小珂老师授课。赵老师用真实案例讲解了学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的必要性,并细致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和步骤。利用人体模型模拟现场有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,详细演示如何实施心肺复苏及使用AED,强调了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、黄金4分钟内对心脏骤停患者使用AED的重要性。
除此之外,培训老师还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急救知识和施救技巧进行讲解,并运用指导互动实践。
培训现场反响热烈,学习氛围浓厚,参训学员积极参与模拟操作,培训导师耐心细致的为大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,力求做到动作规范、标准、有效施救,教导大家在突发事件现场从“目击者”转变为“救援者”。
截至目前,中互会兰州办事处已为20家会员单位配置并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,并陆续开展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的使用培训工作,坚持做好职工会员“事前”保障,全力保障职工会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。接下来,中互会兰州办事处将积极争取更多支持,建好更多的“AED生命守护站”,推动心肺复苏和AED救护技能的普及,为推进“健康中国”建设增添互助保障力量。